拍賣場上的人生勝利組!梅忠恕的多才人生與藝術成就【人物篇】
梅忠恕與父親合影
1906年11月10日,梅忠恕(Mai Trung Thứ)出生於北越海防市的一個上流社會家庭,祖父和父親都是阮氏王朝的大臣,家世顯赫。原本,他也計劃追隨父親的腳步,進入政界發展。然而1919年越南政府正式廢除科舉制,這使得梅忠恕不得不另尋出路。梅忠恕擁有一雙微凸的大眼睛,典型的3/7分髮型,彬彬有禮的舉止,他經常笑容滿面且機智過人。朋友們常稱他為「Mai Thứ」,這也成為他日後作品簽名的筆名。
1925年,19歲的梅忠恕成為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的第一屆學生,與黎譜(Lê Phổ)、黎文德(Lê Văn Đệ)、阮潘正(Nguyễn Phan Chánh)等人一起學習。他最初專攻油畫,描繪越南鄉村的生活場景,後來轉向絲綢畫創作,憑藉鮮豔的色彩技法脫穎而出。黎譜曾評價梅忠恕是班上最優秀的畫家。(延伸閱讀:越南現代藝術的誕生 – 東洋美術時期)
1930年,梅忠恕從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畢業後,受聘為順化中學的繪畫老師。在任教期間,他的絲綢繪畫天賦得以充分發揮,創作了許多以順化姑娘為主題的神秘肖像,這些畫作中的人物被稱為「芳小姐」(Mademoiselle Phuong),但她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,許多人猜測她是梅忠恕的情人。除了教學,梅忠恕還學習了越南傳統的獨絃琴、琵琶、古箏和長笛,並在作畫時播放越南歌曲,音樂成為他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。
1936年,梅忠恕轉任印度支那美術學院教學,隔年迎來人生中的重大轉折。他被派往法國參加國際裝飾藝術展,且為了逃避家族安排的婚姻與生活,藉此機會決定留在巴黎。他和黎譜、武高談等藝術家一樣,選擇在這個世界畫家雲集的聖地發展事業。 (延伸閱讀:越南藝術拍賣的王者-黎譜)
移居巴黎後,梅忠恕迅速成為一位活躍的藝術家,經常參加獨立沙龍、秋季沙龍、羅馬畫廊和赫塞爾畫廊的展覽。同時,他也以獨弦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廣播和音樂會,名聲大噪。
從戰場到法國上流社會的藝術新寵
1939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梅忠恕自願加入法國軍隊,並住在梅肯市。起初這只是與戰爭相關的插曲,但卻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時期。隔年,認識了羅斯·索維奇夫人。他曾用柔和的粉彩為她畫了一幅肖像,讓索維奇夫人(Rose Sauvage,圖左)大吃一驚,發現這位年輕人竟是來自越南的著名畫家梅忠恕 ,於是她把梅忠恕介紹給梅肯藝術、科學和文學學院的成員以及該地區的貴族家庭,從此,梅忠恕開始為Mâconnaise法國上流社會成員創作了一系列絲綢肖像畫。
當地牧師還請他在聖皮埃爾教堂(Eglise Saint Pierre de Mâcon)的牆上創作了一幅向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致敬的壁畫。該作品於1941年完成,是梅忠恕少數幾幅基督教題材的創作之一,也展現了他除了精通油畫和絲綢畫外,在壁畫藝術上的非凡才華。1943年,梅忠恕返回巴黎並永久定居,雖然大部分時間不在越南,但他仍為越南的藝術文化發展做出巨大貢獻。
梅忠恕的影像紀實:追溯革命歷程
梅忠恕於1946年記錄胡志明訪法的拍攝
二戰結束後,梅忠恕投身電影製作,在巴黎創立新越電影製片公司,與一批在法國的越南藝術家和專業人士一起製作了多部紀錄片,記錄了胡志明在法國的官方外交活動和日常生活場景,以及維護越南獨立和統一的談判過程。
1946年,胡志明主席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的邀請,率領高級代表團訪問法國。梅忠恕被指派記錄胡志明主席的活動,他是唯一一位擁有相機並了解越南文化精髓的越南人。這部紀錄片《2.5萬旅法越南僑民的活力》(Sức sống của 25,000 Việt kiều tại Pháp),記錄了胡志明主席訪問期間的活動,並在越南和法國的越南人社區廣泛放映,成為胡志明時代越南革命電影的第一部作品。
梅忠恕透過珍貴的影像,詳細記錄了胡志明時代的歷史與建國初期的艱辛,這些紀錄也成為了越南歷史的重要文獻。1948年,梅忠恕製作了一部關於絲綢畫技術的紀錄片,展示了西方肖像畫在絲綢上的獨特美感。這部紀錄片在巴黎國際大學城和巴黎人類博物館多次放映,吸引了當時藝術界的注意。可惜的是,這部電影至今已經失傳,僅在梅忠恕的幾個展覽中短暫展出過。
梅忠恕的事業巔峰: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認證的全球兒童之愛象徵
梅忠恕_孩子們在鄉村玩耍 (1971, 絲綢, 66.5x94cm)
從1952年到1957年,他參加了多場法國畫廊的展覽,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聲譽。這一期間,梅忠恕與法國畫廊商人讓·弗朗西斯·阿佩斯特吉(Jean François Apesteguy)展開合作,成為他的獨家代理。這一合作讓梅忠恕的作品吸引了法國及國際主要收藏家的高度關注。
此外,梅忠恕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,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合作舉辦畫展,透過繪畫為貧困兒童籌集資金,且發行了「熟睡中的孩子」明信片,並將這些明信片以多種語言出版。
在事業上取得突破的同時,梅忠恕的個人生活也迎來了重大轉折。1954年,48歲的他與畫家兼絲綢裝飾家Jeanne Sineray 相戀並結婚,兩人於1956年迎來了女兒梅蘭芳(Mai Lan Phương)。妻子的支持和鼓勵讓梅忠恕的藝術創作更加如虎添翼,他的成就也因此更加顯著。
1963年,梅忠恕迎來了事業上的又一高峰。他在長廊畫廊 (Galerie du Péristyle)與阿佩斯特吉共同舉辦了第一個大型主題展覽「MAI-THU 的孩子們」。畫作展現了孩子們圍坐在老師周圍聽課,或在校園中奔跑嬉戲的情景,這些作品獲得了巨大成功。儘管當時法國經歷了許多政治和社會變革,但梅忠恕的展覽仍在巴黎藝術界引起了轟動,並獲得專業人士與公眾的一致好評。許多法國評論家將他歸類為天真畫派,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國際藝術舞台的地位。
晚年生活
1973年,應越南政府的邀請,梅忠恕在離開家鄉近40年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回到越南。1975年,他將記錄胡志明主席活動的珍貴膠片捐贈給越南政府,這些膠片描繪了胡志明主席在國家獲得獨立和自由後,受到法國人民和數萬海外越南人熱烈歡迎的形象,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獻。
回到越南後,梅忠恕的展覽仍然持續在法國的旺多姆畫廊(Galerie Vendôme)舉行。1979年,他在該畫廊舉辦了生前最後一次展覽,展示了50幅作品,這次展覽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,作品幾乎全部售出。然而,1980年10月10日,梅忠恕因心臟病突然去世,享年75歲。
他的遺體被安葬在離巴黎不遠的一座山腳下。梅忠恕的獨家代理人阿佩斯特吉(J.F. Apesteguy)在告別時寫道:「多虧了梅忠恕,我開始了解一個和平而詩意的越南,那裡有穿著奧黛的年輕女孩、孩子玩耍和美好生活的畫面。我喜歡他以非常個人化的方式使用顏色和構圖。他的畫將永遠流傳下去」。2019年2月20日,根據梅忠恕生前的遺願,他的骨灰被帶回越南,安放在海防市的家族墓中。
越南絲綢畫家的公認代表
梅忠恕_河邊戴圓錐形帽子的仕女(1937,油畫, 98x71cm)
1925年,梅忠恕開始學習油畫,但他的油畫作品極為罕見,目前僅有七幅曾在拍賣市場上亮相。其中,完成於1937年的《河邊戴圓錐形帽子的仕女》被譽為他的代表作之一。離開故土後,梅忠恕深知自己或許無法再回到越南,因此放棄了油畫,轉而選擇絲綢和不透明水彩作為主要媒材。
梅忠恕_窗邊的女子(1952, 絲綢, 29x22cm)
從1940年代後期開始,他專注於絲綢畫創作,善於運用藍、紅、黃、綠等純色,色彩大膽明亮,構圖嚴謹,整體畫面在色彩、線條與空間上呈現高度的和諧統一。他結合了西方現代繪畫的技法,卻摒棄了透視法與陰影效果,遠離寫實主義,形成獨特的風格。
梅忠恕_兒童遊樂圈 (1965, 絲綢)
在法國生活的數十年間,梅忠恕的創作始終圍繞故鄉的回憶,描繪少女、越南兒童、越南風景與寺廟等主題。他的畫作中展現了節日裡孩子們跳舞、敲鑼打鼓的歡樂場景,以及夏夜裡姐姐背著弟弟的溫馨情景。梅忠恕以明快的色彩和簡約的筆觸,賦予畫作生命力。黎譜曾評價說:「很少有人能像梅忠恕那樣創造出如此生動的世界,讓我回憶起越南那片和平的故鄉和純真的童年。」
梅忠恕_旋律 (1966, 絲綢, 36.5×79.5 cm)
在描繪少女時,黎譜注重的是高貴的美,而梅忠恕則更傾向展現輕盈優雅的形象。梅忠恕筆下的女孩大多身材苗條,身穿長裙,梳著髮髻,眼神帶著夢幻的遙遠感,並帶著一絲憂鬱。評論家陳文燦曾表示:「女孩們的眼神如河水般清澈,沒有人能像梅忠恕那樣,畫出如此動人的眼睛。」
梅忠恕_持扇的少女(1960, 絲綢 , 26,5x19cm)
梅忠恕被公認是越南絲綢畫的重要代表,他的作品蘊含豐富的越南民族色彩和傳統文化元素,又融合了印象派的用色,避免了過於理性的審美。梅忠恕的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出,使越南現代繪畫在西方獲得更高的認可。
越南藝術拍賣史上最昂貴之作
2021年4月18日,香港蘇富比春拍中,梅忠恕的《芳小姐的肖像》以310萬美元拍出,刷新了越南藝術品的拍賣紀錄。梅忠恕的一生大多都在法國度過,儘管他在越南的名氣不如其他同時代的畫家,但對越南繪畫的影響不可忽視。梅忠恕是將越南藝術推向世界的重要推動者之一,他的作品在拍賣和展覽中反覆被提及,成為越南藝術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。
夢迴越南:梅忠恕的鄉懷
2021年,法國梅肯市的烏蘇拉博物館(Musée des Ursulines)舉辦了梅忠恕畫展,展出了近140件來自法國國家機構、私人收藏家以及梅忠恕家族收藏的作品,其中許多從未公開展出,包括油畫、絹畫、攝影和石版畫等多種形式。
圖片取自:Luxuo
梅忠恕一生致力於探索身份認同的課題,他的作品揭示了他與越南、法國以及歐洲藝術史的深厚連結。展覽由梅忠恕的女兒推動並統籌,與巴黎賽努奇博物館 (Musée Cernuschi) 合作舉辦,並被列為國家文化活動,獲得國家及多個機構的特別資助。
烏蘇拉博物館館長 Michèle Moyne-Charlet 回憶,梅忠恕住在梅肯起初只是與戰爭有關的插曲,但卻成為他生命的重要時期。他在梅肯與 Combaud 家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,在這短暫的時光持續創作,包含聖皮埃爾教堂的壁畫,以及以細膩線條和輕盈質感著名的絲綢畫,讓梅忠恕在法國藝術界嶄露頭角,至今仍深植於梅肯人民心中。